查看原文
其他

党委委员讲党课丨张朝枝:从遗产发展看国家历史

2021年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旅游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邀请到了党委委员张朝枝教授为支部讲授专题党课:从遗产发展看国家历史。张朝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国家公园管理以及旅游目的地发展、管理和规划。



张朝枝教授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遗产概念合法化的问题。因为在1949年之前共产党已有相关保护文物的法规的出现,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始仍沿用着“文物”的概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世界遗产公约》的出现将遗产划分为自然和文化遗产,而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则意味着正式采用“遗产”这一概念,同时也开始提出“保护”这些遗产,2005年国家发布文化遗产保护通知之后,对文化遗产的范围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文化遗产的保护真正开始落到实处。2000年后,随着遗产旅游进入到另一个新台阶,党和国家开始鼓励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生态旅游实现遗产价值升值和创造。从古物到文物,从世界遗产到物质遗产,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充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遗产认识的变迁,从物质到文化价值,更体现了当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接轨国际,开始以自信的姿态走上世界的舞台,同时也为世界遗产数量的增长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从遗产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重视体现在中国是最早主动选择成为世界遗产缔约国,在当时政府的保护和重视下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而国内遗产保护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早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就积极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文化,并能够取其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造出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新的文化遗产。习总书记在近年来提出的“加强文化自信”“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是党和国家自成立初就一直在坚持的事情,是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血脉中的传承。“文化强国”的道路很早就已经开始铺设,而理想能够变成现实体现的不仅仅是中华古国上千年不断的文化传承,更是党和政府的高瞻远瞩和不懈努力。加强文化自信,更是加强每一个中国民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身份的归属感,对历史传承的使命感。


在此次党课中,张朝枝教授从遗产的历史讲起,将遗产的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的发展史紧密结合,为研究生党员细致地讲解了“遗产”这一概念从古至今的演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对增强支部党员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习感悟


在认真听取了张老师的精彩授课后,我深刻的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血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共产党员和学者的使命和担当。

——梁馨文


张朝枝老师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遗产概念的合法化问题,从历史向度上娓娓道来中国共产党与遗产的历史渊源,正是中国共产党对遗产保护的高度认识,我们今天才可以从遗产中认识中国历史、拥抱中华文化。

——徐雨晨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学子风华|我院博士研究生翟雪婷荣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称号
  报名截止两周倒计时丨第八届中国旅游管理博士学术训练营(二号通知)
  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学生如何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撰稿:张小萱
编辑:刘   丹
初审:刘俏芬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张东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